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

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

 2025/3/31/(一) 參觀完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,我們順道參觀旁邊的自然史博物館。

自然史博物館外觀宏偉,像個教堂一樣。

大廳的藍鯨骨骼,博物館人真的超級多,我們還小排了一下。

尤其是恐龍區,更是熱門。兔比對這間博物館的評價不是太高,認為展示設施過於老舊。

藍馬林魚

左邊是霸王龍,右邊是三角龍;恐龍區的小朋友實在太多了,所以我們只能順著人潮動線往前走。

有電動的暴龍,小朋友都看得目不轉睛。

恐龍蛋的展示模型

來自戈壁沙漠的未孵化的偷蛋龍蛋和蛋殼碎片。

這是已知最完整的厚頭龍頭骨模型。

巨大的頭骨圓頂以及旋鈕和尖刺都是由骨頭製成的。

整個動物大約有十公尺長。

人們過去認為厚頭龍會以頭互撞(像上面的圖),新的證據表明這可能不是真的,頭部被用來抵擋側翼。厚厚的頭骨會保護大腦,同時僵硬的脊柱可以防止在衝擊下發生扭曲。
真頭龍是一種重甲恐龍,擁有巨大的骨尾棒。

如果攻擊者靠得太近,Euoplocephalus 可能會用尾巴猛擊。即使是最大的肉食者,只要受到棍棒的一擊,就會癱瘓。

成年尖角龍的頭骨。

這是恐爪龍會動的模型。

儘管恐爪龍比它的近親迅猛龍更大,但它太小了,無法應對大型獵物並成群捕獵。它細長的羽毛可能有助於狩獵時保持平衡。恐龍羽毛也用於保暖和展示,而不是飛行。

我們現在知道許多恐龍都有羽毛,而鳥類是恐龍家族的成員。恐爪龍提供了早期證據,證明鳥類是肉食恐龍的後代。與現代鳥類一樣,恐爪龍擁有靈活的手腕和中空的骨頭。

旁邊那個小的模型,有助於想像模型原來可能的部位。
這裡展示的恐龍化石,有些雖是英國出土,但大多仍來自亞伯達、、蒙大拿,戈壁沙漠,之前去加拿大已經看過恐龍博物館,這裡的陳列,有點讓人搞不清楚哪些是真品,哪些是複製品。

渡渡鳥

模里西斯

渡渡鳥可能是所有滅絕鳥類中最著名的。這種不會飛的鳥是模里西斯島特有的,在十七世紀末的某個時候,由於人類抵達模里西斯,除了獵殺渡渡鳥外,人類還將豬、老鼠和貓等掠食者釋放到島上,這些掠食者吃掉了渡渡鳥的蛋和雛鳥。

渡渡鳥標本也是印象深刻的部分,參觀完大約一點,我們在自然史博物館戶外曬太陽吃午餐,和兔比會合,將行動電源還他,接著他繼續回去參觀V&A,我們下午的行程是倫敦塔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